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石映辉 彭常玲 吴砥 杨浩
摘要:信息素养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_生信息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定义内涵、组成要素及标准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指导建议,从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以及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及相应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SWOT;中小学生
:G434 :A
进入21世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建构了适应本国或本地区实际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以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今世界备受關注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应该具备的能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融合与创新应用的关键,更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判断人们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尺度,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信息素养评价是基于特定的目的和评价指标或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个人或组织等进行综合信息能力与素质的考察过程。信息素养评价研究是信息素养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必经途径,可以为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设定、信息素养发展水平评估提供可操作的标准和基本依据。通过开展信息素养评价,可以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与培养途径,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公民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一、信息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IIA)前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信息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自信息素养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使用,其定义和内涵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延伸与变迁。不少组织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其中,ALA(1989)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明确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查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该定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肯定和引用。
相比较而言,国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要晚一些。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素养概念才被引入国内。国内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的领域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比如,王吉庆(1999)认为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和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能力等多个方面”;陈维维和李艺(2002)则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和传播等方面具有的能力”。
从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及其发展变化来看,信息素养的涵义在不断深化,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更新和突破而不断发展、丰富和扩大。
(二)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或标准是信息素养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国外较早开展了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通用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比如,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AASL)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于1998年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制定了“面向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并明确了学生在技能、态度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和支撑材料。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本国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在部分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与评价活动中开展了应用实践。此外,不少国际组织机构,如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