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
形状 名称 例字 形状 名称 例字
冫 两点水 次、冷、准 止 止字旁 武、
冖 秃宝盖 军、写、冠 户 户字旁 扇、
十 十字儿 华、 礻 示字旁 祖、
讠 言字旁不查“ 目” 部。
c字的内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内。如:
查沉闷的“ 闷” ,查“ 门” 部,不查“ 心” 部。
d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或取右,不取左上角。如:查水渠的“ 渠” ,查“ 木” 部,不查“ 氵” 部;
查凯歌的“ 凯” ,查“ 几” 部,不查“ 山” 部。
e在汉字的同一位置,部首有多笔和少笔互相迭合的,取多笔不取少笔。如:查意义的“ 意” , 部首有“ 、 、立、心、音” ,查“ 立” 部, 不查“ 、、音、心”部。
f汉字的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不取左上角。如:查坐车的“ 坐” ,查“ 土” 部,不查“ 人” 部。
g汉字的部首中有单笔和多笔的,取多笔不取单笔。如:查熄灭的“ 灭” ,查“ 火” 部,不查“ 一” 部。
④汉字的部首无法确定,或部首所在位置不合规定的,按起笔取单笔部首。如:查成长的“ 长” ,查“ 丿” 部,不查“ 一” 部。
二、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问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 、本体
2 、喻体
3 、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 , 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如、好比、犹如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
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顶上
落下万千条瀑布。
2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例句: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 《春》 朱自清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辨析:
比喻和拟人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 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2)在比喻里, 喻体必须出现, 本体可以出现 (如明喻和暗喻) ,也可以不出现 (如 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
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 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 温柔” 的,不一定是慈母,还
可以是别的人。又如,“ 会打扮自己” 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 其他什么人。
简单的说,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 作以及语言,但是不出现具体的人。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 或情境,一般有关键词犹如、有如、像、好像、好似、如、仿佛等等,但是一定出现喻体(喻体与本体相对,是比喻的一部分“ 把花瓣比作蝴蝶,蝴蝶就是喻体” 。喻体是对本体 特征的有效并极形象的修饰)。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 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 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
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 情(表达效果)。
例句:
小学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