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pc(“view_content_top”);
pc(“view_content_big”);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作者:格露莘卡
此书于1954年写毕,1956年出版。从五四时期《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pc(“view_content_top”);
pc(“view_content_big”);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作者:格露莘卡
此书于1954年写毕,1956年出版。从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至五十年代,孔子日益被时人误解,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写孔子,李长之选择以孔子的生活为切入点,“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么生活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力图矫正孔子在当时的形象。
“李长之的人格和精神自然也受到了孔子的浸润濡染。反映在文学批评上是他一再强调批评精神和批评家的人格,‘伟大的批评家,眼光是锐利的,同时,感情是热烈的。因为锐利,他见到大处,他探到根本,因为热烈,他最不能忘怀的,乃是人类。他可以不顾一切,为的真理,为的工作,为的使命,这是艺术家的人格,同时也是批评家的人格’(《论伟大的批评家和文学批评史》,见《批评精神》,南方印书馆,1942年)。反映在其人格精神上则是他一贯的坚持疾愚妄和刚直不阿。李长之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又被打成牛鬼蛇神,但他没有消沉屈服,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和独立的观点。”
梗概:
孔子生于春秋中叶,时值诸侯混战、社会上下阶层流动、“士”阶层崛起。孔子的父亲是鲁国一小武官,力气很大;其母嫁给其父时不合礼制,遭受奚落,孔子因此早熟,熟悉人情冷暖。
公元前517年在齐国(齐景公)展开政治活动,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节俭。晏婴反对,认为孔子渴望恢复的周礼太过繁琐。齐景公没有采纳孔子的意见,孔子在齐国待了三年,后离开(39岁)。另: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识肉味。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岁,在鲁国当中都宰(首都市长),升司空(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后),后升司寇(管司法方面的首长)。后与齐国外交(夹谷之会),胜利。
齐国恐惧日益强大的鲁国,便离间孔子和鲁定公、贵族季恒子,送去美女和车马,使之沉溺歌舞之中。季恒子原本就与孔子不和,只是想借他之手打压公山不狃。贵族孟氏也因拆墙问题与孔子不和。于是辞职,离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