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画”结合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由于现代化社会中学生接触古代文字、语言的机会日渐稀少,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如果仅从解释字面意思入手,则学生将很难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蕴含一幅图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形象感染诗画结合诗中悟情
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和理之间。为适应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如何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呢?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于形象层面,而古诗往往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倘若仅从字面进行解释,他们可能对古诗文中所体现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都不能很好地领略。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新奇和美丽事物的特点,为每首古诗找到适宜的画面,比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可感的生活场景或画面、音乐的旋律等,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将“诗”与“画”相结合,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中。使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主动进行形象思维,感受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一、诗中有画
我国很多古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安石的《元日》等。教学此类古诗时,应很好地抓住其“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在教学前就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内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然后将所理解的用画笔描绘下来。学生的画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更有学生用笔画出漫天飞雪,营造出天寒地冻的景象。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冬,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在江中独钓。第一步,“画由诗中来”,当学生能呈现出画面时,对诗意自然也了然于胸。果然,在教学时,第二步,“由画入诗”就顺利达成: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图画用恰当的话语描绘出诗意。第三步,师做适当引申点拨即可,我在完成上两步后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前两句虽只字未提“雪”但是字字透露出冰天雪地的严寒,从而以景衬人,衬托出作者孤寂清高的性情。又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可抓住“学垂纶”和“摇招手”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他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这首诗既写形又传神。一个聚精会神钓鱼的儿童形象通过画面的传达,变得立体,学生通过画面亲自演
一演,这个认真的儿童形象瞬间活灵活现凸显出来了,再深入理解诗歌自然水到渠成。
二、画中悟诗
当然,古诗也是因为作者被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吸引,有感而发,提起笔来,才创作出的千古佳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
将“诗”“画”结合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