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
一肿瘤科李永浩
2
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分类
按细胞周期分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
烷化剂
抗肿瘤抗生素
抗代谢药
其它(铂类、激素)
抗植物碱类
3
细胞周期模式图1
4
细胞周期模式图2
一、间期:又分三期
1、G1期:长短因细胞而异
2、S期:一般为几小时
3、G2期:1~
二、分裂期: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
5
化疗药物在细胞周期的作用点
6
S期
G2期
M期
G1期
静止期G0
(烷化剂、铂类、抗肿瘤抗生素)
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类、吉西他滨)
博莱霉素、平阳霉素等
植物碱类(紫杉、长春碱、鬼臼碱类)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自然死亡细胞群
细胞周期
非特异性药物
7
化疗药物对骨髓及瘤细胞的作用特点
一、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于各期细胞,选择性低,杀伤作用快而强。疗效及毒性与剂量有关,与用药时间关系小。主要包括烷化剂(CTX,BCNU,马利兰,马法兰)和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丝裂霉素)。
二、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作用,杀伤作用缓慢,疗效及毒性与用药时间关系大,对骨髓(及瘤细胞)的量效曲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
8
化学药物的骨髓毒性及其防治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囊细胞以及代谢器官如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其中骨髓毒性为肿瘤化学治疗中最为常见且对患者危害最大的毒副作用之一。
9
造血系统毒性反应分级(据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
血液学
0度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血红蛋白(g/L)
≥ 110
95~109
80~94
65~79
< 65
白细胞(×109/L)
≥
3~
~
~
<
粒细胞(×109/L)
≥
~
~
~
<
血小板(×109/L)
≥ 100
75~99
50~74
25~49
< 25
出血
无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10
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因素
因素
具体内容
治疗因素
化疗药物种类
用药方法(包括方案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
全身状况(营养)、年龄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