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民间一颗的璀璨明珠。本文就“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分别阐述了“石湾公仔”陶塑艺术的浑厚凝重、清新质朴及粗犷豪放等风格特征,以进一步推动“石湾公仔”的发展。
关键词: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86-2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是劳动人民历经千百年精心浇灌盛放的艺术之花,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石湾公仔”陶塑艺术,自明代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艺术风格。“石湾公仔”陶塑艺术表现在实物上的形态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五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经过历史的涤荡,逐渐形成浑厚凝重、清新质朴以及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下面,就“石湾公仔”的陶塑艺术风格进行研究。
一、清新质朴
石湾地区所蕴藏的陶土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因此,可根据制陶的具体需要选取相应的泥土,工匠及陶艺技师把现代和传统技艺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可使所炼制出来的陶泥干湿都比较均匀,且比较柔软,具有较强的可塑型,把之用于人物陶塑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陶艺师通过灵巧的方法使用拙质的陶泥制作人物陶塑,粗拙的泥土和灵巧的技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可使人们从人物陶塑中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清新的艺术风格,市井民众人物、佛道宗教人物中的艺术形象具有粗犷拙朴、奔放淋漓等特点,含义深刻。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具备乡土气息的艺术美感,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受到一定的陶冶。
无论平民还是神仙,当他们做搔耳解痒这个动作时,他们通常都能从中体会到沁人心腑的感觉,陶艺师陈祖设计并塑造的《李铁拐搔耳》,就对铁拐李搔耳解痒时的动作及表情作了非常细致地描绘。铁拐李满脸风霜、皮肤黝黑,瘦骨嶙峋,其坐大石头上休息,身上半披着一件大衣,腰间挂着一个大红葫芦,斜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上挑,右手则拿着一节小树枝搔耳,半边脸处于紧绷状态,搔耳解痒时,动作比较粗俗,但是从他的脸面表情,人们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对于铁拐李的穿着,陶艺师只是作了大略描绘,而对于铁拐李搔耳解痒的动作及享受的表情则使用利索、流畅而奔放的技法作了比较细致地刻画,从而使人们对其内心情感的具体变化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并能够从铁拐李不拘小节的性格中感受到乐趣。石湾公仔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质朴、清新,拙朴、不刻意精雕细刻就是其在人物塑造中的重要特点,此外,其还结合岭南民众的审美观与石湾本地陶土的特性来塑造人物陶塑,在作品中融入了岭南人品不拘小节、热情开放的性格特点与生活小事,从而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并对其产生深切的喜爱之情。
二、浑厚凝重
石湾窑在对陶塑作品进行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一直都比较重视向我国历史上的各大名窑学习,且其在釉色和技术方面,模仿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自身的创新。据相关调查可知,其比较注重向宋代钧窑的釉色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钧釉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窑变釉,并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与赞扬。“钧釉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含义是石湾窑通过对各大名窑中的釉色进行模仿、借鉴及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创造出了“雨洒蓝”、“翠毛色”以及“三捻花”等多种别具特色的蓝色釉料,许多陶艺专家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