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
教具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板书设计
聚聚散散
点的大与小、聚与散,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2课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具
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点的魅力》
发展阶段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
三、拓展阶段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点。
板书设计
点的魅力
小小的点魅力大,把它放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第3课“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形状、质感、大小,以及种子贴画中的方法
2、通过动手实践看一看、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在感知与欣赏中找到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3、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感知种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教具
各种谷子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考眼力: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画,画的是谁?用什么东西做的?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用种子粘贴的)用种子也可以创作一幅作品,再欣赏一幅瓜籽皮粘贴的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发展阶段:
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
小学美术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