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竿山何氏中医,是从累世达860多年、共29代的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而来,植根于青浦竿山的重要一支。据族谱记载,何氏第一代世医,即与岳飞同时代的京官何易宇、何柟、何彦猷三兄弟。自何氏第二十代世医何王模定居北竿山行医后,他成了何氏世医中的“竿山始祖”,至今已达十世,行医者55人。石氏伤科、陆氏针灸、朱氏一指禅、六神丸制作技艺、竿山何氏中医……在上海这一方水土,这些蕴含着几代人心血的中医流派历经沧桑传承至今,却面临传承危机。日前,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促进工程启动,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计划在两年内推动上海市地区十三项非遗传统医药项目的保护和继承。身体周刊记者走近非遗医药传人,聚焦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医药项目。身体周刊记者肖蓓“读史有怀经事略,检方常著活人书。”林则徐赠予名医何其伟(字书田)的这幅字,如今静静摆在青浦博物馆二楼,一道展出的还有何其伟献给林则徐的戒烟丸方。对面的墙上,则是八百年何氏中医的族谱。从北宋时期因不满岳飞被陷害而辞官隐居行医的何氏世医始祖三兄弟,到清代为林则徐禁烟出谋划策的何书田,从治病如神的晚清名医何鸿舫,到当代上海名中医何承志……创立于1141年的何氏中医,经历了860多年、29代人,出了359名医生,共有医学专著160种近千卷。何氏第二十代世医何王模定居青浦竿山行医后,竿山何氏中医一支,从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开来,精衍祖业,独擅专长,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何氏中医传人始终以“不为良相为良医”的祖训为信条,不拘泥于某项技艺,治疗包括疑难杂症在内的各科疾病。不为良相为良医青浦自古多名医。早在宋代,何氏世医便悬壶于有“小杭州”之称的青浦青龙镇。清代名医何其伟(字书田)是何氏第二十三世医,以诗文与当世名流交,与林则徐关系密切。青浦博物馆里一幅“林则徐求方图”,生动再现了何书田为林则徐治疗软脚病的画面。何书田出诊林宅留宿十几天中,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向他询问东南地区情况。何书田回家后连续四昼夜赶写了《东南利害策》十三道,就水利、禁烟等问题向林则徐献计献策,并附有历次试用有效的戒烟方剂。林则徐看后采用其“烟灰递减法”,并把药方公开印发,就是民间简称的“林十八”。至今,林则徐戒烟丸方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青浦博物馆里,方中共采用十八味中药,有白术、当归、黄柏、黄连、洋参、炙草、陈皮、天麻、柴胡、木香、升麻、黄芩、沉香、生附子、杜仲、枸杞子、枣仁、烟灰。方后注明“若有瘾一钱则方内,用烟灰一分二厘为度,必以饭前服否则不验”。这个戒烟方救人无数,林为此赠对联:“橘井活人真寿客,干山编集老诗豪”。何氏中医的第二十四代晚清名医何鸿舫也是赫赫有名,民间流传着很多他“治病如神”的佳话。何鸿舫擅内科、外伤病,为了方便病人,在家门口开设药价便宜的寿山堂药店,常备药罐炭炉,免费以助病家,遇到贫无药资者不收诊金,还在药房上加盖“免费给药”,誉满江南。何鸿舫曾抢救一名痢疾病人,先诊治的医生以为是体虚,开了阿胶等进补药,而何鸿舫则认为“大实若赢,三焦不通,须导之”。开方后病人果然下痢11次,再开了方子并预言:“服药后下五色痢,无害,某日晨必深沉欲脱,勿药勿扰。”病家问为何到此日病愈,何鸿舫说,“霜降节令,气先三日至,常人不觉,病人则必加剧耳。”果然,病人正如预言的那样,隔几天就好了。青浦名医何承志时光流转,到了现代,何氏中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何承志延续着儒医世家的传奇。作为青浦区中医医院的首任院长、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他“师古不泥古”,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那一时期,他将归脾丸改成糖浆剂应用于临床;以舟车丸与十枣散等消退腹水,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流脑、乙脑流行期,他治温病热入营血、神志不清、动风抽搐,常用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化服。在肝炎流行的上世纪60、70年代,何承志带领中医药人员煎熬茵陈退黄糖浆和垂盆草糖浆,为治神经衰弱创制夜合糖浆。上世纪80年代,他又创制了“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取得显著疗效,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而后在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贫血等证时,又创制了“三奇合剂”应用于临床。海派中医融会西学自中医起源的两千年历史中,像何氏中医这样传承八百年的中医流派,实为罕见。医史研究者朱孔阳曾说:“如重固何氏者,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诚无多见,即在世界医史上,亦从未之闻。”就近年的传承来看,竿山何氏中医关注药和剂的临床使用、药性的辨别、药剂的组合。《何氏药性赋》是清代名医何其伟的著作,经过何承志重新编

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1-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