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圆柱体教案
精品文档
素描圆柱体教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圆柱体明暗的表现效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针对椭圆在不同位置透视的变化,引导学生去理解圆柱体透视的特征。认识圆柱体的变化及素描的明暗关系和表为几
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三、 基本透视原理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
5 / 13
精品文档
觉科学。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 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倾斜透视,4圆透视,5投影透视,6倒影透视。
三、基本透视原理
初学素描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推理性的观察方法。比如,一个不透明的正立方体是由12条等长的棱和6个全等的面组成的,而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最多只能看到9条棱,3个面,并且,这几条棱看上去不是等长的,这几个面的形状和面积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视觉中具有近大远小,缩型变化的规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性透视的基础部分。 先了解一些透视的术语:
2、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3、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4、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5、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6、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
间范围。
7、中视线,又称中视点。
8、视距,视点到心点的 垂直距离。
9、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6 / 13
精品文档
10、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11、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2、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13、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14、顶点,物体的顶端。
透视的类型
其一:平行透视。在60度视域中,正立方体不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保持有一种面与画面平行,就构成了平行透视关系。正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关系很简单,水平边与垂直边是原线,不会变形。只有一种变线直角边,产生一个灭点。因为直角边与画面垂直,所以灭点恰恰在心点上。等大的正立方体在同方向不同的位置上比较,不但有大小的变化,而且水平面和斜面会发生形变,越靠近视平线或过心点的直线就越窄,最后压缩成一条直线。
其二,成角透视。在60度视域中,如果没有一个面是平行于画面的,而只有一条边距离画面最近,就构成了成角透视。这种透视关系是我们最常见的,相对于平行透视关系来说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正立方体有两组变线,左右水平消失,形成两个灭点。各个面都会发生形变。两组成角边分别消失于左右两个灭点。正立方体离我们越近,两条
7 / 13
精品文档
成角边的夹角就越小,离我们越远,两条成角边的夹角就越大。当立方体上下移动时,越接近视平线,两条成角边的夹角越大,最后成为一条直线。
此外,空间中还存在着大量曲线,同样有透视变化,但因为曲线不象直线那样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所以透视图不是那么容易确立,我们以正圆为例说明。通过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正圆的两条垂直直径与圆的边相交于
四点,以这四点作圆的切线,四线相交正是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采取方中求圆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平置的圆距离视平线越远它上下的宽度就越宽,上下的曲度越明显;距离视平线越近,上下的宽度就越窄,曲度越平缓,最后压缩为一条直线。
二)透视在绘画的特性石膏几何体画法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近实远虚:由于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
四、 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8 / 13
精品文档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她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亮 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
素描课初级教学计划
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工具的认识以及线条的练习 第一学时:铅笔的消法,握笔的正确姿势,认识铅笔软硬及深浅 第
素描圆柱体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