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主要思想
由NordriDesign提供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孟子的主要思想
由NordriDesign提供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孟子指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
因此, 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 苦君主无道, 人民便可推翻他; 但若君主有旨, 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孟子指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
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具体做法是: 法先王
.1养民:
一要制民之产,
“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民之为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
:向人民施以教化。
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从而达到“务局。”
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要“仁义”并举 。
(三)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王道”这一目标。
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他列举商汤、周文王行王道的例子:“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正因为孟子把实现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国者,便都被他视为“罪人”,视为“独夫民贼”,遭到他的猛烈抨击。
(四)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在孟子思想中,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们都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其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说,人们无须乎学就会做的,这是他们的良能;无须乎用脑筋思考就知道的,这是他们的良知。两三岁的孩童,没有不知道爱他们的父母的,等到长大了,又没有不知道尊敬其兄长的。亲爱父母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为了使人们确信人性本善的结论,孟子进行了论证,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
此四种心向乃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
恻隐之心是仁发生的根源,羞恶之心是义发生的根源,辞让之心是礼发生的根源,是非之心是智发生的根
孟子的主要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