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疗新进展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概述
定义:是由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以疲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或肝衰竭。乙、丙、丁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和肝癌。
HGV、TTV致病性尚未明确。
其他病毒如CMV、EBV、单纯疱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各有特点,分别称之为CMV肝炎、EBV肝炎等。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Transission Channel: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
Consequence: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一、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HDV)
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HEV)
其它:庚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G virus,HGV)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甲型肝炎病毒(电镜)
形态结构:
微小的RNA病毒,嗜肝RNA病毒属,
球形,
27nm-28nm,无包膜。
为单股线状RNA,7478bp组成。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甲肝病毒(HAV)
生物学特性:人、狨猴及黑猩猩易感。在细胞培养中不引起细胞病变或死亡。
稳定性:抵抗力强,耐受56。C 30分,室温1周。在干粪中25℃能存活30d,在贝壳类、污水、泥土中存活数月。
煮沸5min全部灭活,70%乙醇25。C 3分可部分灭活。
HAV复制:在肝细胞内复制。
HAV分型: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故甲肝诊断试剂与甲肝疫苗全球通用。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乙肝病毒(HBV)
形态与结构:HBV是嗜肝DNA病毒科
电镜下HBV呈现三种颗粒:
完整的HBV颗粒:Dane颗粒, 42nm 。
结构:包膜(HBsAg、糖蛋白等)
核心(环状双股 DNA、 DNAp、HBcAg )
球状颗粒:由HBV外膜蛋白组成
管状颗粒:由HBV外膜蛋白组成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三种形态
完整病毒颗粒
球状颗粒
管状颗粒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中表面
抗原
核壳体
DNA
多聚酶
被膜
基因组DNA
小表面抗原
RNA引物
大表面抗原
HBV模式图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HBV基因组(重点)
HBV基因组:即不完整的双股环状DNA,3200bp,长链又称负链(L),短链称为正链(S)。
在L链上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区(ORF):S区、C区、P区和 X区。
S区:编码外膜蛋白(即HBsAg);
C区:分为前C区:编码HBeAg;
C区:编码核心蛋白(即HBcAg);
P区:编码DNA多聚酶(DNAp);
X区:编码X蛋白,与肝癌(PHC)的发生有关。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病毒性肝炎新进展_1__感染病学_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