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克里特岛( Κρ?τη; Crete) 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 8300 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简介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地中海中, 爱琴海之南。面积 8, 33 6 平方公里。人口约 50万( 1980 )。同加尔多斯岛和迪亚岛构成一个行政区。最大城市为伊腊克林,行政中心在干尼亚。多山,北部有狭窄的沿海平原,种植油橄榄、葡萄、柑橘等。是古代爱琴文化的源地。公元前 3000 年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 2000 年在岛北岸以诺萨斯城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建筑宏伟的宫殿、庙宇。石雕、金、银制品、珠宝、陶器制作发展,海上贸易频繁。 1669 年被土耳其人占领。 1913 年划归希腊。公元前 2500 年后,克里特岛出现了铜器、青铜器。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也引人注目。公元前 3000 年代末,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约公元前 2000 年, 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 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 各为较大的城市, 并拥有海港。在古王宫末期, 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 A ,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位于希腊东南的地中海域,距希腊本土 130 公里。该岛东西长约 298 公里,南北宽 1156 公里, 面积 8236 平方公里, 是希腊最大岛屿、古老文化中心、地中海著名旅游地。岛上有山地和深谷, 风景优美多资, 还有断崖、石质岬角及沙滩构成的海岸。这里地中海式气候, 风和日丽, 植物常青, 岛上种有橄榄、葡萄、柑桔等, 鲜花遍地盛开。岛四周是万顷碧波, 因而有“海上花园”之称。历史发展克里特岛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掘出公元前 10000 至公元前 3300 年新石器文化遗迹。约从公元前 2600 至公元前 1125 年, 岛上涌现了著名的米诺斯文化, 艺术、建筑和工程技术空前繁荣,并建立了统一的米诺斯王朝。 20 世纪初,还在该岛北部发掘出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规模宏大,与传说中的迷宫隐隐相符,集中代表了米诺斯文化的成就。它依山而建,中央为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国王宫殿、王后寝殿,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以及贮藏室、仓库等相环抱, 各建筑物之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相连接, 千门百户、曲折通达。素有“迷宫”之称。各个宫室和长廊, 都画有瑰丽多姿的壁画, 尤以《戴百合花的国王》最著名。宫外西北角有剧场, 附近还有皇家别墅和陵寝的遗址。克里特岛上还有其他众多古迹, 为该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克里特岛林木茂密, 东部平原适于农耕, 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 粮食而外, 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 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瓮存储油和酒, 往往库房连接成行, 瓮缸数以千百计, 可见油、酒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海贸易。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 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皆相当精美。陶器尤为杰出, 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 秀巧可爱, 彩绘优雅, 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业也很发达, 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 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 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 王权较强, 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邦制度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后来, 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 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以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的许多殖民点, 其影响及于小亚的米利都、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以及意大利一些地方。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可能已经建立了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 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也是经济中心, 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新王宫时期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 面积达 万平方米, 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 1500 间以上, 楼层密接, 梯道走廊曲折复杂, 厅堂错落, 天井众多, 布置不求对称, 出奇制巧,
克里特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