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陌生化与陌生化翻译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陌生化与陌生化翻译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体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翻译文学作品需再现其文学性,因此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对文学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知网论文资源为研究基础,对目前国内对陌生化及陌生化翻译进行的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对陌生化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对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相对不足,更鲜有人从文学翻译和自译角度研究陌生化再现。为了不丢失原文的文学性,文学翻译应给予陌生化再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陌生化翻译研究综述

“陌生化”手法借助拉长主体与客体的距离,延长主体感受的时间和难度,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变得不再习以为常,防止读者出现审美僵化,来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作家运用陌生化手法使文学作品与人们的心理感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凸显审美张力。
“陌生化”的起源与发展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翻译有着深渊的影响。利用陌生化理论指导文学翻译,使得目的语文本能够准确传达原作意图并不失文学性是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但国外研究“陌生化”主要从文学以及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在翻译中陌生化手法作用以及策略的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论文为分析基础,通过对比国内对陌生化、陌生化翻译、陌生化文学翻译以及陌生化自译收录论文数量,同时按年份对影响较大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在各阶段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在陌生化研究中的进展及侧重点。

“陌生化”概念被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之后,学术界开始对其系统化研究。中国对陌生化研究相对较晚,关于“陌生化”理论的主要原始文献大都翻译成了中文,如由什克洛夫斯基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刘宗次译的《散文理论》;托多洛夫的《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等等。这些翻译选集为中国学者提供了“陌生化”理论研究的原始文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对陌生化以及陌生化翻译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了详细了解国内关于陌生化的文献研究现状(不含港澳台地区),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检索条件:篇名=‘陌生化’,精确匹配,年限1982-2013),获取检索结果1364篇。笔者将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搜集到的相关专著,从文献的统计学特点、研究对象的分布和文献内容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1 文献的统计学特征
1)论文数量急剧上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21世纪。文献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搜索文献的发表日期来看,论文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前,有关陌生化研究的文章数量不多。而进入21世纪以后,论文数量逐渐上升,至2012年达到最高值,到2013年有所回落。
2)文献类型多样。从现有文献的类型来看,除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大量论文以外,著作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其中专题性对陌生化研究的文章有杨岱勤的《关于
“陌生化”理论》、钱佼如的《“文学性”和“陌生化”》、还有《文学语言的诗性结构与审美功能》、《论俄国形式主义》、《论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等重要文章。对陌生化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著作有胡经之、张首映的《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董学文的《走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小说叙事学》、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等。
3)研究类型多元,且个案研究、专题研究与总体状况描述并存,其中赖辉的个案研究《论<黑暗之心>

陌生化与陌生化翻译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5
最近更新